凉山新闻联播 | 凉山州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举行
作者:长春市 来源:贵州省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04-05 17:06:21 评论数:
中国占全球经济GDP比重将达到18.15%,与排名第一的美国(占全球经济GDP比重24.82%)的差距进一步收窄。
这些看法很有影响力,但却存在很多误解和偏差。当然,数字人民币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应的,人民币也很难再像美元一样,在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以及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有远超国际排名第二货币的份额。当然,一国货币成为国际中心货币并大量为境外所拥有,其金融市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并吸引大量国际投资者参与,既有利于增强其货币金融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需要其为国际货币金融稳定承担更多义务和责任,很容易导致其货币总量大幅波动和严重超发,推动其进入零利率、负利率和量化宽松状态,对其货币金融管理带来巨大挑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发,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也进一步加快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同时,记账清算方式的运用,使得一国货币的流出、流入,实际上是指货币所有权的流出、流入,而货币则主要滞留在货币发行国的清算机构(银行),即以货币所有权的流动以及债权债务关系的调整替代了货币本身的流动与收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中国必须保持定力,高举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注重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保持高质量健康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目前,美国总统选举危机已经过去,美国疫苗注射速度世界最高,有可能率先实现全面普及,进而加快经济发展。实际上,未来主要国际货币的清算份额能维持在20%以上、储备份额在30%上下就不错了,这也不会对现有国际中心货币产生完全替代,可以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远目标。要激活实体企业彼此间的横向金融机制,首先要打破金融活动是金融机构专有权的观念,确立金融活动源于实体企业彼此间的产业活动、实体企业和城乡居民是金融活动生力军的观念,将金融活动置于产业体系中。
长期来,我国实践中形成了金融活动是金融机构专有权的观念。其中,不论是纵向金融系统还是横向金融系统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个范围内研讨金融体系的短板,通常将视野投放在货币银行体系之内,其中包括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调整存贷款利率水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能力、保障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以约束信贷规模扩张、降低不良贷款率和提高拨备覆盖率以防范相关金融风险、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在推进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的过程中,适时推出贷款人条例,支持以主干(或核心)企业为主的实体企业间资金借贷机制发展。
要激活实体企业间的金融机制,就必须重新梳理这些货币金融制度,逐步放松对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横向金融机制的各种限制,提高金融体系活力和韧性。第四,建立重要市场机制。
其成因在于,美国横向金融机制支持着实体经济的运行,没有受到纵向金融系统危机的严重冲击。二是对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而言,破解应收账款的长期拖欠属当务之急。同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但在我国实践中,实体企业的应收账款持续增加,其增长率甚至超过了企业的营业收入等主要指标。
到2015年10月,存贷款利率上限和下限的限制均已取消。2019年底,委托贷款余额为11.44万亿元,比2018年底减少了0.92万亿元。在以商业信用实现企业间商业交易中,卖出货物的企业可以获得买方开出的商业承兑汇票,在账户资金不足以满足购入原材料、支付员工薪资等场合,可以卖出手持汇票获得资金,由此,货款长期被买方拖欠并由此引致支付困难(如拖欠工薪等)现象不易发生。融资难、为企业纾困、新增贷款屡创新高等似乎意味着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资金紧缺。
面对全球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要有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在积极推进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与此同时,企业面却有着巨额的富余资金,这主要表现为定期存款。
十四五是实现第二个百年战略目标的开局时期,也是全面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屡创新高的过程中,杠杆率持续上升,去杠杆很难落到实处。
横向金融是指实体企业间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彼此提供投融资的机制。从历史角度看,13世纪以后,在欧洲大陆,随着批发性商品交易的活跃,以商业承兑汇票为代表的商业信用应运而生。2019年底,全美商业银行的工商贷款余额为2.35万亿美元,商业票据余额为0.96万亿美元。在商业承兑汇票推出的初期,可先由大型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等资信较高的实体企业进行出票人的试点,这既有利于破解中小微企业的货款拖欠难题,也有利于推进市场的稳步发展。实体经济运行是人流、物流、技术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纵横交错且持续循环的立体动态系统。第三,禁止企业间借贷与企业委托贷款之间的矛盾。
第三,以商业承兑汇票为突破口。2017年7月,在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回归本源是金融工作的一个重大原则。
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定价基准。从此,商业信用机制退出了经济金融运行。
第一,企业应收账款与银行信贷之间的矛盾。为了保证经营运作的正常展开,它们不得不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额外贷款以抵销应收账款的负面影响,由此,既扩大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又在一定程度上将应收账款的风险转移给了纵向金融体系。
就直接计算而言,的确有着降低实体企业贷款成本的效应。但在研讨中,很少有人将视野扩展到实体产业资金循环的内生要求,提出横向金融体系问题。2019年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为153.11万亿元,社会融资存量规模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为3.33万亿元,商业承兑票据更是寥若晨星。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收贷或断贷,实体企业的经营运作就将陷入困境。
在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的各种金融活动中,实体企业的意愿和行为都是金融交易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更何况,相当多金融活动本无需金融机构直接介入其中。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金融体系中通行着直接金融机制,是一套横向金融系统。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代表的纵向金融系统受到重创。在强调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过程中,金融机构为自己服务的比重不降反升。
鉴于此,在初期选择商业承兑汇票较为合适。三是海外在这方面已有几百年的实践经验可供借鉴。
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它的价格应在需求方和供给方的二者三向竞争(即需求者之间的竞争、供给者之间的竞争、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的竞争)中形成,但在中国存款市场中,存款人(资金供给者)严重缺乏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需求者)的竞争能力,不论存款利率如何调整,他们都只能被迫接受,很难有其他替代性的资金使用途径选择。补横向金融短板的政策建议 横向金融机制内生于产业部门的循环运作中,以实体企业彼此间的商业交易和经营运作的关联性为基础,贯彻在每一次的商品交易、工程投资、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等活动中,是实体企业与生俱来的金融机制。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信用的间接金融为主,横向金融体系很不发达。18世纪以后,以存贷款衔接为特征的银行风生水起,银行信用的形成推动了第二种金融信用的发展,但它依然以商业信用为基础。
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存款基准利率连续6次下调,1年期存款的基准利率从3%降低到1.5%,然而,住户存款还是从2014年10月的497864.70亿元增加到2015年底的546077.85亿元。横向金融机制缺失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真正短板。
在产业的发展和循环运转中,金融的横向机制与纵向机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这些应收账款在财务上属于资产范畴,在经营中却是对应企业难以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产。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王国刚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2020年12月04日 进入专题: 金融改革 十四五 。商业承兑汇票既可通过贴现获得对应资金,也可通过市场交易进入流通,为此,需要建立重要商业承兑汇票的交易市场,使持票人和投资者(包括实体企业)既可通过交易展开资金融通又可通过交易形成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还可通过交易展开债权并购,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包括资信评级、信息公开披露等)促使出票人按期履约。